2014/06/13

原民編織工藝工作坊之隱藏的 藝 教 魂


藝術對我來說是一種極高效能的溝通媒介,
藝術創作就是訓練這種溝通模式的方法和舞台,
而藝術教育就是經過設計去引導人們自信地進行創作的好活動!


臺大自然保育社之原民編織工藝工作坊是一個以創作+實作為主軸的系列課程,這點深深的吸引著我,
但更打動我心的是,除了實作本身,大家更注重的是各種源頭的探究部分!大家不停的追問,這真的是本工作坊的精華所在!

每一次南吉老師的布農價值觀念分享,都是很重要的養分,
有了這些養分,在面對我們準備製作的物件或是作品時,才能夠有更完整的心態。


而這樣的課程安排,其實滿符合藝術教育活動的設計核心喔~


藝術教育活動的設計除了一般知識性的記憶訓練,還加上了實作時思考並解決問題的運用能力訓練,
其設計目的是引導並吸引人們主動去深入認識、延伸挖掘自身的思維模式。

如此說來,透過藝術創作來學習的這種模式到底有什麼好處呢?
挖掘什麼自身思維的東西聽起來很麻煩呢!

嗯,好的,不用這麼急著挖掘,可以這麼說:
創作的好處就是,你會更有自信地相信著自己所選擇的事物。
簡單來說,你會活得更快活就是了!


其實創作是非常直接的東西,常常根本來不及想太多,自然而然的就蹦出來了,反而是後面想要怎麼跟別人解釋很燒腦細胞吧?
在任何創作的過程中,我們都會遇到各種媒材、素材、主題、工具的限制和選擇,
在選擇的過程中,就顯示出了你是以什麼樣的價值觀和思維,在面對眼前這些條件的!
如何認識這些材料的?對材料的理解程度有多高?對主題的認知是什麼?
每個選擇、每個處理的動作,都再再顯示自己的舊經驗連結、目前運思的階段與程度,還有經過這次作業後整體經驗的再認。

就像我面對藤,是吃盡苦頭無法駕馭,因為我根本就不知道他原來長怎樣子,我對於藤這個植物沒有任何認知,只對他某種形式的成品有經驗連結,因此我能夠很順手的編出滿工整的藤籃,但很苦手的編出醜醜的藤背帶。



所以說~戶外教學真的是非常好的安排!讓大家親身認識材料,了解各種植物的自然特性,往後再次面對這些東西時,就更能讓他們適得其所的發揮出來了!而整個過程因為瞭解了所以不費力,因為事半功倍所以更有信心!


講回藝術教育活動的設計,我們往往在最後有個分享時間,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!藉由呈現非言語溝通的作品,我們因為面對了觀者,開始學習去詮釋想法以和對方交換資訊,為了讓大家清楚我的明白,我們努力的整合所有剛剛實作時的感知,這整個過程都幫助自我提升認知的狀態,所以說,想得越清楚,就對自己的選擇越有信心,而越有信心,心中就越快活!

這次的課程我是半路衝進去的,只上了約莫五堂,而且每次幾乎都因迷路而遲到,但足矣,心得都已經刻印在生活的態度裡,若真要給個什麼建議,那就是每堂課若來個分享時間就更好了呢~!好想多認識大家啊!謝謝你們的陪伴,讓我有了很棒很充實的下班時間 :D 各位要繼續動手當個maker喔!!!


本文作者為兒童美術老師